“始于山水、归于烟火”的漫享式旅居正悄然在云南各地显山露水,思茅区南屏镇高家寨村以江南水乡风貌为形,彝族文化为魂,打造具有乡村民俗特色的乡旅品牌,逐渐成为来普旅居游客的诗意家园。 
高家寨火把节游客与村民共跳竹竿舞。 清晨的高家寨,鸟鸣声比游客先到,广场中心的篝火台镌刻着古朴的图案,林翠花红的树林步道将春意铺在脚下,绿树掩映间,只见各式民族墙绘将彝家故事娓娓道来。高家寨小组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连社区,是典型的彝族世居村寨。近年来,高家寨小组依托地理环境、历史文化资源优势,按照“居住宜人化、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”的理念,以特色民族文化赋能,着力建设“生态旅游、休闲度假、特色餐饮”一体化发展的特色旅游精品小寨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居者。 
高家寨火把节游人如织。 
高家寨小组内客栈一角。 基于绿色发展的理念,高家寨小组持续整治提升人居环境,完善基础设施,围绕着“一茶一院一农家,一树一花一市井”开展风貌打造,绘制“文化墙”,将诗画水乡与彝家风情巧妙融合。“我是从辽宁过来的,高家寨的民房和街道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墙壁上的宣传画也特别的美。”辽宁游客孟静清说。 
高家寨小组内客栈景观一角。 
高家寨小组内的文化墙。 此外,高家寨修建了茶城观景台和观光步道,可以俯瞰万亩茶园吐露新绿,思茅城区半隐云雾的景象。来到茶园旁的梅子湖公园,游客漫步于湖边,打卡拍照、呼吸新鲜空气,感受游青山、赏烟波的惬意。“我和我先生从河北承德来到普洱,这边气候很舒适,环境特别好,公园非常干净。我们会在普洱待一段时间,深度体验一下本地的特色美食,到周边的景点玩一玩。”河北游客刘女士说。 
游客在梅子湖公园游玩。

游客在茶城景观台散步。 高家寨优美的人居环境织就了生态底色,而浓郁的烟火气则凝练了人文温度,让旅居者在“山水养眼,烟火养心”的旅行中获得“暂居即归”的乡旅体验。近年来,高家寨小组聚焦特色,打造文旅融合“新业态”,充分发挥高家寨彝族文化、普洱茶文化、绝版木刻等传统文化,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民宿和特色餐饮产品,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,也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。
“我们的饭店位于高家寨广场旁,外地游客比较多,主要来自黑龙江、辽宁、台湾。很多游客特意来体验本地特色菜,比如生态土鸡、生态江鱼、白花、棠梨花这些菜品最近比较受欢迎。”東喜花山江鱼菌子宴饭店店主王博说。 
高家寨小组内汇集多家特色餐饮。 为留住文化乡愁,高家寨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游客互动文化活动,广泛组织篝火晚会、美食文化节、文艺演出等活动,形成以乡村旅游为抓手的文化传承、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机制,为文化的表达搭建平台,把浓郁的民风、民俗、民族文化推向旅游市场。2019年高家寨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,2021年被命名为普洱市第六届文明村镇。目前,小组内拥有客栈酒店12家,饭店农家乐26家,其他与旅游相关的商家32家,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7.6万人次,有旅游从业人数498余人,实现旅游年收入1529万元,其中旅居相关的业态年收入为400万元。 
高家寨火把节。 
高家寨美食节游客体验手打糍粑。 “高家寨小组在打造人文环境的基础上,定期举行文化系列活动,用活动来聚人气,形成既有自然生态又独具人文气息的多样式、多类型的乡村旅游。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围绕民族特色文化、茶咖文化、特色美食等文旅优势开发文旅业态,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进一步提升民族特色村品牌。”思茅区南屏镇曼连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尚华说。

高家寨举办美食节活动。
记者札记: 高家寨小组的旅居图景,是生态禀赋与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的微观实践。当民族村寨不再是静态的文化展柜,而成为动态的交往空间,美丽资源不再是短暂的打卡快门,而转化为当地人民的“美好生活”、旅居者的精神栖息地,旅居产业将跨越“流量变现”走向“价值共生”,成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