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思茅区倚象镇石膏箐村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,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,发展特色优势产业,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,以“绣花功夫”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 一帧一画,充满诗意;一地一物,彰显和美。走进倚象镇石膏箐村大猛帕村民小组,干净整洁的道路,一户户村民房前屋后别致的小菜园,村庄绿树成荫、鸟语花香,舒适整洁的人居环境与这里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。 建设和美乡村以来,石膏箐村从细处着手,向实处出发,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。目前全村523户农户在卫生措施改进的基础上,由区委、区政府牵头,围绕三个基本制定方案,大抓污水治理, 13个村民小组污水改造已接近尾声,8月可全部验收通过,全村污水改造工程实现全覆盖,厕所改造达400户,村组道路得到修缮,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稳步刷新村容村貌“高颜值”,提升全村宜居水平和村民幸福指数。 进到农户家中,家家户户人居环境大大改观,农户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充满幸福感、获得感的笑容。“在没有进行污水改造以前,这个污水到处‘跑’,能闻到臭味,改造好以后这个污水沿着管道直接排出,也闻不到臭了,我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,日子也蒸蒸日上。”思茅区倚象镇石膏箐村大猛帕村民小组小组长郑发荣笑着说。 美在乡村,富在产业。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,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,是促进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方式。甜龙竹是石膏箐村的特色产业,在这里,每家每户少则几亩,多则上百亩,全村从过去的百余亩到现在的近万亩,从种植分散、规模较小到专业化规模化种植,市场化收购运作,甜龙竹产业已然成为全村继茶产业外的另一主导富民产业。 “甜龙竹是我们的支柱产业,也是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,这里家家户户基本都种甜龙竹,现在村里的人居环境变得越来越好,我们也要把甜龙竹越种越好,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思茅区倚象镇石膏箐村大猛帕村民小组小组长郑发荣说。 近年来,石膏箐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,狠抓基层治理,不仅在人居环境改造方面取得成效,特色产业发展也不断推进,“今年,我们石膏箐村在六千余亩茶产业的基础上,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,大力发展甜龙竹产业,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万余亩,人均收入达到2.16万元,其中甜龙竹就占了3/5,” 思茅区倚象镇石膏箐村党总支书记、主任李亚林说,“在八月份,我们将举办思茅区首届甜龙竹丰收季文化活动,不断提升甜龙竹知名度,推动竹笋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。” 通过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,坚持构建和谐共生的乡村自然生态,打造宜居的乡村人文生态,发展宜业的特色农业产业,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,如今的倚象镇石膏箐村,一派欣欣向荣,一幅村美、民富、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新图景,在青山秀水间铺陈开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