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
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回首峥嵘岁月,云南各族同胞始终跟党走、听党话。透过不同时期珍贵档案,以口述历史的方式,再现建党100周年间云岭大地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,见证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,赤诚的血脉。《红色档案•云南中共党员口述历史》微视频系列自5月12日起陆续推出,以激励后人,奋力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。
由中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
指导
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
云南省档案局
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
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
云南网
联合出品的
《红色档案·云南中共党员口述历史》
今天推出第四十三集
新中国成立后,新生的曲靖马龙县人民政权,在维护社会治安、巩固革命胜利果实之外,还不忘为人民办实事,保障民生。在一份1950年的县政府公函中,就记载了政府颁发保护县境内行道树木布告的信息。在这份公函上签下名字的,就是时任县长,当时年方25岁的杨铎。
视频截图
杨铎原名马荣祥,1925年生于曲靖马龙县(今马龙区)大坡乡,是马氏家族中最年幼的孩子。19岁的时候,他从家乡考到昆明,入读国立云南大学附属中学,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,投身于进步活动。他积极参加反国民党独裁、反内战的“一二·一”运动,并于1947年加入民主青年同盟。因为怕连累家人,他还改名换姓,将名字改成了“杨铎”。
视频截图
1948年4月底,为了反对美国对犯下战争罪行的日本在军事、外交等领域的扶植,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“反美扶日”的号召,各地学联纷纷响应,昆明也在党的领导下举行全市大中学生总罢课,并在云南大学召开反美扶日大会。在爱国人士与反动当局的激烈斗争中,7月15日,反动军警攻入南箐中学和云南大学,抓捕了数百名学生——这就是震惊全国的“七·一五”反美扶日运动。
视频截图
杨铎在这场运动中被捕入狱。面对敌人的审讯与迫害,他信念坚定,坚贞不屈,对组织和活动的秘密守口如瓶。两个月后杨铎出狱,党组织认可了他的革命信仰与坚毅品质,杨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。
1949年1月,省工委决定在马龙县组织开展武装斗争,成立临时支部,杨铎担任马龙县工委书记。期间,他通过读书会对青年进行革命精神教育,并积极发展组织对象,将青年们作为骨干培养。
视频截图
当时,反动当局为了防范农民武装暴动,在大坡乡建立了“自卫中队”,担任中队长与保长、乡长的,就是杨铎的三位兄长。于是,省工委派杨铎前去为哥哥们做思想工作,争取支持,掩护党的干部建立革命据点。
回乡后,杨铎对兄长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宣讲革命形势,指明前途——唯有跟着共产党,才有光明。他用坚持和信念感化了三个哥哥,他们把30余人的“自卫中队”和家里的10余支步枪都交给党组织,建立了大坡武工队,在马龙开辟了革命根据地。杨铎的大哥马荣华、五哥马荣光也加入武工队,二哥马荣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视频截图
杨铎用家中老宅的土堡为革命武装提供掩护,抗击土匪,保护了许多干部和战士。此后,他历任中共马龙县委副书记、马龙县人民政府县长、曲靖专署建设科副科长、交通局副局长、曲靖地区经委轻工科长等职务。杨铎一生坚守革命初心,为曲靖市、马龙县的解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。
云南网记者 马元西 赵家琦 实习记者 朱文静